江苏分校 山东分校 浙江分校
服务热线0551-62827270
扫一扫博学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面试素材
辅导资料
2022年9月29日安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素材积累
发布时间:2022-09-29 16:58:43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917

议论文

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

走进5G智能服装厂生产车间,生产动态实时映射到虚拟工厂中,实现对每笔订单、每台设备的实时管控;移步智能汽车工厂,利用防错扫描、视觉穿戴等设备,数字化生产线可以满足用户500多万种个性化配置,定制化生产成为现实……前不久,工信部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一批制造业企业在各自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不断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智能制造可以带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发展,本身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智能制造能够融入千行百业,通过重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对传统制造业产生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有力助推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焕发生机。

近年来,我国坚持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转型升级成效更加显著,截至今年二季度,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31.1个和26.3个百分点;产业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50%,工业APP数量已超28万个;基础设施支撑更为坚实,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累计超3100个。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提升创新能力是顺利闯关过坎、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由此来看,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智能制造本质是制造,而制造必须基于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只有加强基础零部件、先进工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供给,不断补齐产业短板,才能夯实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厚植产业体系新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也要在深化应用上做文章。智能制造关键在智能,倘若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强力支撑,制造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很难大幅提升。要聚焦多行业多场景需求,开展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在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中,更好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我们一定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韩鑫;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5 版)

建设网络强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数字技术引领前沿,智能家电、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产品让生活更美好,医疗、养老、抚幼等方面的数字服务不断升级……前不久,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上,新产品新业态新应用受到关注,展现了中国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从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到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到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从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汇。放眼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纵观国内,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建设网络强国,科技是关键。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不平凡历程,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仍较为明显。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才能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我们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回首过去十年,我们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必须更好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信息化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全体人民,就一定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信息化支撑。

李洪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5 版)

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法治素养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风向标作用;指出“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阐明“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让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各级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越是领导干部,越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队伍内涵丰富,既包括专门的法治队伍,即立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等政法干警、纪检监察机关的执法办案人员,也包括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和高校法学教师、学术科研机构的法学专家学者。各支队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辅相成,共同汇聚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磅礴力量。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提高法治队伍业务素质能力,确保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才能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久前,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举行。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双百”活动报告会6万余场,场次数、听众数均再创新高,有力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提升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努力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就能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持续提高法治素养,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我们就一定能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5 版)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英烈馆内,悬挂着一面“仁义之师”锦旗。锦旗记录着人民解放军钢铁纪律的故事。那是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已经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然饥渴难耐,但一个苹果都没有摘。“仁义之师”赢得了民心,东北人民全力支援,辽沈战役拼出胜利。如今,硝烟散去,精神永存。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砥砺前行;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缅怀革命先烈、崇尚人民英雄,本身就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我们不能忘记理想信念,不能忘记初心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精神。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启迪智慧,在新征程上更好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我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遗址、遗迹。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特别是要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红色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不断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孟月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9 版)

策论文

乡村振兴需要“聚人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人气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解决乡村聚人气的问题十分紧迫。

培育聚人气的好产业。安居乐业是群众的朴素愿望。发展是硬道理,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致力于乡村经济发展,以产业的兴旺带动人气的聚集。各地乡村资源禀赋不同,人文环境各异,应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利用“互联网+”搭建销售平台,可以帮助特色产品走出乡村。同时,“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是新型职业农民,熟悉乡村环境,生产经验丰富,拥有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应注重发挥这些乡土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其为农民出主意、传技术、做示范,真正做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打造聚人气的好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重要优势。营造良好环境,才能更好聚人气,形成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要吸引人,就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村容村貌,为乡村“美容”,让村庄焕发新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解决当期投入问题,也要解决后续管护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要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还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房前屋后和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整治。

弘扬聚人气的好风尚。优秀乡村文化是乡村能够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因素。乡村情况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涵养乡村文化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准施策。对文化历史悠久、风貌独特的特色资源类乡村,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对产业支撑较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应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打造文化振兴示范样板,全面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产业基础薄弱、留守人员较多的乡村,应以增添活力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构建聚人气的好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助力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的人才在乡村大地上实现自我价值。根据各村实际和发展规划,注重农技推广、畜牧兽医、农村卫生、商贸物流、农村法治、建设规划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配备,让人才在各自领域尽显其能。同时,制定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并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回馈乡村。此外,应发挥各类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吸引各行各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实现聚人气的好生活。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着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才能为农民富裕富足奠定坚实基础,为农村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提供物质保障。

人气旺,事业兴。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就一定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为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王克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5 版)

面试热点

刷视频赚钱?小心是套路(节选)

“边刷视频边赚钱”“轻松日赚百元”……近期,在部分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上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广告语,推广一些号称可以通过刷视频赚钱的APP。刷刷视频就能赚到钱,看上去颇有吸引力,但其中套路不少:有的宣传用语极尽夸张,根本无法兑现;有的在提现过程中设置了许多门槛;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制作非法APP,借此设局欺骗消费者。

记者在一些应用商店找到多款号称可以“刷视频赚钱”的APP。用户只需通过积累视频观看时长、完成任务、邀请新用户等方式,就可以获得“金币”等各种名目的代币,进而提取相应数额的现金。但对几款APP试用后,记者发现,积累代币、提取现金的过程存在诸多障碍,而且提现门槛比较高。比如一款APP宣称“轻松赚钱,提现秒到账”,可是当记者打开提现页面却发现,APP设置了多个档位的提现门槛,账号上的现金要达到一定的数额后方可提取,即使最低一档也需要积累大量观看时间。

除了数额门槛,还有些APP要求用户达到一定等级,或积累代币以外的其他道具方可提现。但这些要求在APP的宣传推广广告中只字未提,不少消费者下载后直呼上当。

还有的APP设置了“邀请好友得现金”“降低提现门槛”等条件,鼓励用户“拉人头”。比如,某款APP活动页面上“邀请1位好友立得40元”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后面却用小字标注“最高”。细读规则才发现,原来这40元并不是邀请好友后立即可得,还需要新用户在若干天内连续观看视频。山东读者魏先生说:“设置了这么多的限制,怎么还能说是‘立得’呢?按它的要求,这40元得看多少小时的视频才能得到啊。”

记者了解到,有些运营主体不明的APP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诱导用户充值消费,令不少用户上当受骗。

“这种业务模式涉嫌不实宣传和欺诈,而且存在诱导消费者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说,有关部门应予以关注,及时填补监管空白,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积极响应用户投诉,保护用户的权益。同时,平台也应加强风险提示,及时告知和建议消费者、用户注意相关风险。“还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不良服务提供者纳入阻断的范围。”吴沈括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醒公众重视和防范这类风险。

本报记者 沈童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7 版)

种好管好行道树要因地制宜(节选)

行道树的作用不仅仅是遮阳,还有降噪除尘、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功能。然而,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城市行道树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所选树种不适合当地环境,难以存活,或者忽视日常管护,导致病虫害,再有就是忽略了树种易飞絮、易落果等缺点,影响群众生活。

行道树对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如何种好管好行道树?专家和读者表示,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科学出发,尊重科学规律、结合地方特色,综合考虑行道树的适宜性、经济性,避免照搬照抄、简单复制外地经验。

首选乡土树种,随城市发展与时俱进

杨树换银杏、柳树换罗汉松、栾树换紫薇……近年来,有的城市热衷于“四季常绿、一路一景”,甚至要求“一夜成林、一夜成景”,行道树挖了栽、栽了挖,造成不小的浪费。

前些年,一些北方城市为了营造“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大规模引进樟树、小叶榕树、棕榈树等南方树种。然而,一到寒冷的冬天,这些行道树都必须“穿”上厚厚的“衣服”,提前喷上防冻液,否则很容易被冻死。这些越冬“装备”往往价值不菲,养护成本很高,而且即便是精心呵护,很多树木仍然熬不过北方的冬天。

近年来,不少地方、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遏制“大树进城”、高价买绿等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乡土树种进入行道树行列,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市出台的行道树“专项规划”——《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2014—2026年)》提出,适当增加栾树、女贞、榉树、朴树等适生树种的应用,以丰富植物多样性,营造多元化景观。“南京在树种的选择上兼顾适应性、功能性、节约性、特色化和多样性,优先选择本土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杜佩剑说,“行道树树种要通过实际栽培应用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推广,同时行道树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需要视树种的繁育、苗木市场和城市绿化发展情况等与时俱进。”

进一步加强日常管护,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行道树疏于管护、存在安全隐患的留言较多。这表明,一些地方还是存在“重种植、轻管理”的现象,在完成行道树种植后,疏于管理,后期出现诸如长势过旺遮挡交通视线、长势不良有倒伏风险、根系延展破坏铺装路面等问题。

记者在一些城市调查时发现,行道树疏于养护管理的情况并不少见,对行道树的养护依然处在粗放管理的状态中。比如一些城市的行道树因为树池中的土壤板结而提前落叶;在行道树上搭接电线、固定重物、绕线绑扎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危害树木的正常生长,也破坏市容市貌;还有些城市道路旁的绿篱、灌木等缺乏修剪,显得杂乱无章。

科学务实做好规划设计,赋能城市文旅功能

行道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绿化造景、防风遮阳等实际作用,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环。选好、种好、管好行道树,不仅仅是园林绿化部门的工作,也是全社会应当关心关注的事情。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往往是立体的,除了高楼平地起,地下空间也在被逐渐开发利用。对此,南京万荣园林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师吴锦华表示,要重视行道树生长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决定了绿化树木根系范围,进而影响树木整体的形态、高度、健康状况。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规划、施工时,通过管线的合理深埋,或进行模块化设计,扩宽树木根系的生长空间。”吴锦华说。

在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看来,行道树不仅是城市的道路绿色生态屏障,更是城市街道空间的主体,塑造着城市街道的符号与形象。“如南京老城区的法国梧桐、鸡鸣寺的樱花、仙林的桂花,还有进香河路的水杉、北京西路的银杏、苜蓿园大街的月季等,都是城市生态景观名片。”胡小武建议成立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行道树的选种育种等工作,最大化提升和发挥行道树的实用功能,同时广泛传播行道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让市民更了解自己城市的行道树,打造更多“网红街区”“最美街道”等,为城市文旅功能赋能。

本报记者,彭波,史一棋,向子丰,《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7 版)

经验总结

道路自信何以更加坚定

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一个个亮丽闪光的数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记录和标注着新时代10年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付出的辛勤汗水、留下的奋斗足迹、取得的宝贵成果、开创的广阔天地。纵观古今中外,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的道路自信更加坚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壮阔宽广

坚定的道路自信,来自伟大的社会变革,来自丰硕的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人类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而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走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彻底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科学指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让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越性,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前所未有地推动人类进步,也前所未有地推动文明发展。我们党深刻把握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牢牢立足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创造性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让伟大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时代光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协调发展的文明新形态,不仅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上都有新的创造,而且推动实现五大文明内在统一、协调发展。这是独立自主开创的文明新形态,不是对任何其他文明形态的简单模仿或“再版”“翻版”,也不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的局部修补和改良,而是在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发展道路、人文精神、社会实践等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文明体系。这是激活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文明关于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重视挖掘5000多年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融入中国现代文化体系之中,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文明新形态,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文明创造,在人类文明谱系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走在世界文明进步潮流的前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郑重宣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掷地有声的话语,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的前进步伐,变成可见可感的发展硕果。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关键一步。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空前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日益强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想光芒照耀奋进之路,理论力量激扬复兴气象。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的科学认识,为坚定道路自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相统一。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10年,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中华民族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相统一,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形成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局面,才能把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把14亿多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团结奋进。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道路刻印奋斗足迹,连通远大理想;承载过去,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新时代10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经过近代百年的不懈探索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我们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新时代10年实现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正是因为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才能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时代的开拓性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战略安排,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明确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路线图”“任务书”,而且符合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10年,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大力度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迈进。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才能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才能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坚持弘扬中华文明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中国独特国情、着眼解决中国问题而内生出来的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同时,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挺立人类文明发展潮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新时代10年,我们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坚持弘扬中华文明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既更好发展自身,又更大造福世界。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新时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在重大时刻凝聚共识、果断抉择的关键,是党团结统一、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各项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前进道路上,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就一定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二者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厚植共同富裕基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只要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昂首阔步迈向未来,就一定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任理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9 版)


面试热点、面试素材

分享到: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53号国旅大厦6楼(安农大南门)

联系电话:0551-62827270 / 62833186

合作伙伴: 国家公务员局网 安徽省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铜陵人事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蚌埠人事考试网 池州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亳州人事考试网 QZZN

友情链接: 浙大博学 江苏博学 山东博学 安徽省人民政府 合肥人事考试网 合肥市公务员局 淮北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黄山人事考试网

博学公务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16021577号-1 经营许可证号:9134 0100 6910 69516R;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3 www.ah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