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分校 山东分校 浙江分校
服务热线0551-62827270
扫一扫博学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面试素材
辅导资料
2022年6月8日安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素材积累
发布时间:2022-06-08 16:09:12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1560

“轻量化婚礼”折射观念转变

不必盛大,不必亲友齐聚一堂,不必麻烦朋友一起忙活……如今,草坪婚礼、露营婚礼逐渐流行,还出现了能够网上参加的直播婚礼,所有祝贺都通过弹幕、红包传达。当下年轻人的婚礼,从观念到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资金准备到具体实施,都在向轻量化方向发展。

“轻量化婚礼”之所以渐渐流行,一方面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不宜举办大型婚礼。于是,“两个人的婚礼”“两个人加双方父母的婚礼”“一桌酒席的婚礼”乃至“云婚礼”等,成为不少新人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地对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倡导,喜事新办、简办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少人的婚庆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大操大办,而是追求“小而精”“新而美”,虽然婚礼规模不大,但处处体现着个性、创意和温馨。

“轻量化婚礼”减轻了劳累,节省了开支,杜绝了攀比,通过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正如有新人所说,“婚礼花钱多代表不了什么,也证明不了什么。”

从更广的层面看,随着社会文明意识、道德素养普遍提升,更多人开始抵制在婚礼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乐见婚俗领域出现更多这样的可喜变化,更好带动婚俗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进而言之,为爱“减负”还可以做得更彻底。比如,除了婚礼仪式,还应提倡低彩礼、零彩礼,防止彩礼成为“甜蜜的负担”,避免此前一些农村地区家庭因彩礼返贫的事情再发生。

将婚礼轻量化,应成为更多新人及其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事实证明,积极拥抱新婚俗,同样可以拥有仪式感、幸福感。当然,移风易俗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更多家庭形成理性的认知,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将为爱“减负”进行到底。

婚姻更和谐,家庭更幸福,社会才会更稳定。“轻量化婚礼”应该成为更多新人的选择。

李秀荣;《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5 版)

多措并举助力旅游业恢复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六个方面33项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其中,有不少关于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举措,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鼓励银行向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发放贷款”等。

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业受到疫情持续影响,一些旅游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这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同时应看到,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从长远来看,我国旅游消费快速升级的方向没有变,旅游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没有变,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没有变。在当前国内旅游市场,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了不少新产品、新服务,充分体现了旅游市场仍然存在很大机遇。

比如,今年二季度以来,露营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赏花+露营”“房车+露营”“露天音乐会+露营”“旅拍+露营”等众多特色精致露营产品,受到游客青睐。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五一”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周边露营市场仍在持续升温,“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森林露营、海岛露营、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成为“五一”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支撑露营旅游热起来的,正是不断迸发和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

深挖旅游市场新机遇,要更加精准地判断需求新趋势,推出更能符合游客新口味的新产品。当前,旅游消费呈现明显的本地化、小半径特征,“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城市公园、开放式景区景点及近郊周边乡村承载主要休闲需求,城市居民休闲空间由城市向周边转移。结合这种新变化,及时推出更加有新意的本地游产品,自然不难获得更多订单。

此外,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游客对旅游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为智慧旅游、线上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不少景区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启现场直播,通过“边游边解说”的方式带领游客“云游”。这些颇有新意的尝试,赢得了不少游客的好评。

随着各项帮扶政策逐步落地,旅游企业将逐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紧跟“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的需求升级趋势,通过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打造旅游新供给,不断增强人民出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旅游业一定能渡过难关,迎来新发展。

王珂;《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19 版)

议论文

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他倾听学生们伴着古筝乐曲朗诵《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希望青少年多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教育引导他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增进文化自信。

近年来,从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到非遗文创产品快速发展,从汉服华裳成为流行时尚到《只此青绿》等演出受到欢迎,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赢得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正是得益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青少年才会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建立起认同。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才能懂得“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的大道,才能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加深对“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的理解,更加坚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回忆:“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蕴藏的爱国情怀,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奋斗精神,像“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可以引导他们增进做人的气节、形成美好的心灵,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能激发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康岩;《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4 版)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对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到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具体部署,再到《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书、路线图,一系列部署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我国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各地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我们要按照《方案》部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具备更好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宜居宜业而且更加美丽。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想想、多问问农民满意不满意。经过多年的发展,乡亲们对于乡村规划怎么设计、乡村产业怎么发展、文明乡风怎么培育等,有了越来越明确的需求。此次《方案》提出,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瞄准乡亲们的急难愁盼问题,“硬件”“软件”结合,既统筹兼顾,又重点发力,必将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纵观我国乡村,从南到北,有山区也有平原,自然禀赋条件各异;从东到西,有发达也有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面对巨大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乡村建设既要结合农民实际需求,也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能“一刀切”,不搞齐步走。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保护、体现特色,在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乡村建设既涉及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也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点多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认认真真把《方案》贯彻落实好,让乡村建设行动扎实稳妥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朱隽;《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5 版)

咬定目标积小胜为大胜

不久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正式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遥想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过去几十年,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中国工业和中国科技由弱到强,逐一突破各道难关,终于迈入世界前列。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正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走远路必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从低处起步。做任何事情都要积小成大、坚持不懈。好高骛远,操之过急,可能欲速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干事创业,就需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铺就成功之路。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00后奥运射击冠军杨倩表示,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的话,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不能放弃。所谓“冠军品质”,其实就是从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开始,一招一式反复练习,最终成就卓越。每一块奥运奖牌都是训练汗水凝结成的,每一个鲜活人物角色都是由一个个细节塑造出来的,每一次科研突破都是反复试验酝酿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新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是从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从一条条路建起来的,从一件件产品造出来的。创造业绩,就必须打好地基、做好积累。

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有人曾计算,假设火箭有5万个零部件,若要使整体安全系数达到99.99%,那每个零部件的安全系数则要达到99.9999999%。正是因为有中国航天人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对质量的“锱铢必较”,才有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余次发射的成果。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8年近1亿人脱贫,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凭借的也是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的铢积寸累、精益求精。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把每一件事情做细做好,把重复的事情做专做精,在守正创新中追求卓越,在精雕细琢中实现跨越。

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靠着锲而不舍的拼搏奋进、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党和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历史成就。“万事从来贵有恒。”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才能日有所进,最终取得一番成就。“不求近功,不安小就。”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每一个孜孜不倦的奋斗身影背后,都有一颗不服输、不放弃的追梦之心。立志当高远,立志还需躬行,扎扎实实干,点点滴滴做,才能干有所成。新时代是实干家、奋斗者的时代,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行而不辍、不弃微末,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抵达向往的远方。

亓玉昆;《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5 版)

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院士要做学术道德的楷模,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践行学术规范,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确立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和文化牵引。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更多领域出现了并跑领跑。这其中,科学文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孕育于科技的发展,又推动着科技事业的前进,并带来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伦理等文化因素成为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生活态度与工作方式,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理性探索、严谨求是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科学文化对社会大众尤其是科技工作者的引领,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不过,目前制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因素仍然比较突出,全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对完备的科学文化形态还没有形成。要实现科技强国建设和建成世界创新高地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大力弘扬科学文化,培育科技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要在传承中华文脉中弘扬科学文化。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融汇了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体系。现阶段,有必要还原和解读好中华科学文化的原生环境、精神内涵和文化根源,以更精彩、更丰富、更接地气的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文化,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文化氛围。

要培育以理性为先导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索充满着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乏曲折和挫折。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应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只有具备包容失败的勇气,才能积聚敢于成功的智慧,正是这种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特质,成为科学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将科学文化培植融入创新生态系统。打牢科技创新的底层基础,离不开正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要将科学文化培植融入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开展科学文化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市场主体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

此外,要继续深化国际科学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大势,以全球视野、开放心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进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鼓励科技合作、科研跨境跨界合作研发,在交流融合中夯实科学文化自信根基,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源泉。

付连斌;《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17 版)

策论文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制定实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慈善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与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国慈善事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并作出具体部署。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慈善法,推动慈善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好发挥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慈善组织是现代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大力发展各类慈善组织,规范慈善组织行为,确保慈善活动公开透明,是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良好社会声望、较强专业能力、完善治理结构的现代慈善组织,发挥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的骨干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做大做强慈善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服务,有利于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改善生活,形成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共同编密织牢基本生活安全网。为此,要完善和落实激励政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鼓励慈善组织和机构开展扶老助残、恤幼济困、助学助医等公益帮扶活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同兜住筑牢民生底线。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济贫救困功能。引导社区慈善与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加强慈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不断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依法加强慈善监管,保证慈善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水平。完善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和信用制度,将捐赠行为纳入法人单位、社会公民征信体系,严格落实对欺诈、骗捐、侵占慈善财产等行为的处罚。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慈善行业自律和信息公开,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大慈善法的宣传力度,加强公民慈善理念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中华慈善日”等契机,发挥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慈善实践活动和法律宣传。加强慈善教育和慈善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慈善的认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慈善、理性参与慈善。

(作者傅昌波,董培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9 版)

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扎根文化土壤 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文化土壤能够提供思想智慧、供给精神养分,具有涵养社会的重要功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新时代,我们要扎根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文化土壤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着文化基因。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必须扎根自身丰沃的文化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深滋养着中国人。比如,“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君子喻于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频繁。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文化根脉,就必须扎根自己的文化土壤,坚持“不忘本来”,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筑牢文化自信之基,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也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向来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本态度。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不断培厚自己的文化土壤。因此,扎根自己的文化土壤并不是要排斥文明交流互鉴。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只有坚持交流互鉴,一种文化才能充满生命力,自己的文化土壤才能更为丰沃。我们要从培厚自己文化土壤的角度去欣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创造的多彩缤纷的文化,既尊重他人“各美其美”,也懂得“美人之美”,最终相互学习借鉴达到“美美与共”。要与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让我们的文化土壤真正实现“有容乃大”。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沃的文化土壤、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扎根文化土壤,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厚古薄今、固步自封,还要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日新者必日退”,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增强全民族的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作者何大新,黄毓,黄佳梦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9 版)

经验交流材料

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并作出重点部署。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增强稳住经济大盘的紧迫感、责任感,结合实际多想办法、多出实招,攻难点、破堵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从严从紧、从早从快、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我们要加快落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让政策速享尽享,进一步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市场主体专项行动,加大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扶持,针对性帮扶零售、餐饮、住宿、旅游、运输等行业,让市场主体长得大、活得好。

保市场主体,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是打通堵点卡点,推进稳链补链,确保物流运输畅通。我们要着眼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既为当前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又为今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保市场主体,要下更大力气促进城乡消费。要深入开展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释放更多消费潜力。此外,要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保市场主体,也是保民生、保就业。要着力促进就业,落实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措施,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要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药罐子”,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物资的保供稳价工作,也要打通物流“最后100米”,让货进得来、出得去,更好保障物资供应,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越是形势复杂严峻、稳增长难度加大,越要保障发展安全、保住基本民生。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葆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同时,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及时部署出台改革举措,发挥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求稳求实、攻坚克难,精准稳慎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不久前在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说

理论知识

为什么要准确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时代要求

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书写新征程上的精彩答卷,共青团必须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为共青团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是新时代共青团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的根本要求。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具有引领凝聚青年的职责,肩负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必须紧紧抓住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必须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牢牢把握政治学校的定位,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是新时代共青团不断保持和增强先进性的强大动力。青年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希望,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只要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新时代共青团肩负着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的重任,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团结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把人生理想、个人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发扬永久奋斗传统、艰苦奋斗精神,敢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于到艰苦环境锤炼意志本领,挺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是新时代共青团不断保持和增强群众性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共青团必须深入青年身边,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履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既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贯彻落实好党的青年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和温暖。

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是新时代共青团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履行好职责使命的根本保障。打铁必须自身硬。时代的进步、青年的发展、实践的创新,需要共青团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从严从实之风加强自身建设,严于管团治团,经受全方位、高标准锻造,展现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如何焕发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共青团来说,建设什么样的青年组织、怎样建设青年组织是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民族复兴赛道上跑出好成绩,就要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更好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充分彰显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焕发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完善组织运行机制。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为共青团工作和团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协调推进共青团和青联、学联、少先队改革,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着眼提升组织运行的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化团的基层改革,创新团的资源动员机制,持续提升团在基层的有效覆盖面和组织活力。

认真履行自身职能。履行好对青年的政治教育、政治动员职能,用好青年政治参与渠道和机制,提高政治引领力、价值观塑造力和为党育人的工作实效,高质量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同时立足自身职责、立足广大青年,找到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动员青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发挥生力军作用。探索构建以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落实为统揽、政策服务与具体服务并举的工作体系,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提出了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的重要要求。坚定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就要加强对共青团员的政治训练和政治锻造,使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推动团干部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始终保持清澈纯粹、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为党的青年工作倾情奉献,真心实意为青年办事,努力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


分享到: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53号国旅大厦6楼(安农大南门)

联系电话:0551-62827270 / 62833186

合作伙伴: 国家公务员局网 安徽省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铜陵人事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蚌埠人事考试网 池州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亳州人事考试网 QZZN

友情链接: 浙大博学 江苏博学 山东博学 安徽省人民政府 合肥人事考试网 合肥市公务员局 淮北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黄山人事考试网

博学公务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16021577号-1 经营许可证号:9134 0100 6910 69516R;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3 www.ah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